蔡鴻猷是一位佃戶出身但滿懷理想的壯志青年,他心系革命,英勇一生,為組織所器重、為同志所信任。廣州“四一五”反革命政變后,蔡鴻猷不幸被捕入獄后犧牲。1958年,周恩來親自給中共浙江省縉云縣委回信,請地方政府給蔡鴻猷以烈士待遇。
向往革命的奮斗激情。蔡鴻猷,字輝甫,號哲臣,1897年4月14日出生于縉云縣大源鎮小章村。雖然世代為農,家境貧寒,但靠祖母紡棉紗、做布鞋掙錢補貼,蔡鴻猷得以到縣第一高等五云小學讀書。他年紀雖小,卻思想進步,曾參加學生自發組織的“崇信社”,給人留下了“尚樸實不尚紛華,不重虛文,而重實行”的印象。
1915年小學畢業后,蔡鴻猷隨父母遷居蘭溪縣(今蘭溪市)馬埠區方家租種地主土地,后任小學教員。當時,新文化運動正如火如荼地開展,在全國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1919年,被新思想所感召的蔡鴻猷外出從軍,到浙江陸軍服役。
1922年,蔡鴻猷成為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刻苦向上的他還得以進入浙江陸軍教導隊第一期學習。1924年8月,蔡鴻猷受組織選派,從上海大學考入中國國民黨黃埔陸軍軍官學校第二期步兵科學習。黃埔軍校是無數愛國進步青年的向往之地,為中國革命培養了大批軍事人才,能到這里學習,令蔡鴻猷躊躇滿志。此時,黃埔軍校的政治部主任正是周恩來。在校期間,蔡鴻猷認真學習“社會發展史”“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史”等課程,先后參加了平定商團叛亂、廣東革命軍第一次東征、削平滇桂軍叛亂等戰斗。
1925年9月,蔡鴻猷從軍校畢業后,歷任國民革命軍排長、連長、連黨代表等職,參加了廣東革命軍第二次東征,為打倒帝國主義和反動軍閥,英勇作戰。次年,蔡鴻猷奉調廣東革命政府財政部緝私衛商總隊(后改名稅警團)任第一團第一營黨代表。
在眾人眼中,蔡鴻猷是個學識淵博、為人干練、待人樸實無私且革命意志堅強的人,因而深受組織信任。1927年2月,蔡鴻猷升任稅警團上校黨代表,主持該團黨務。在中共黨組織的領導下,蔡鴻猷為革命政府籌集經費、打擊走私、查禁煙苗和維護經濟秩序,與軍閥和帝國主義反動勢力進行了堅決的斗爭。
舍家為國的革命豪情。蔡鴻猷家中長輩曾為他招進一個童養媳褚氏,18歲時,蔡鴻猷寫信給家里,表明自己在外革命要緊,不想考慮婚姻問題。蔡鴻猷有個表妹端莊秀氣、知書達理,決意要嫁給他,也被他拒絕了。后來,有親戚給蔡鴻猷介紹了一位家庭殷實的上海女大學生,他仍然以革命為重不動于心。家人為此焦慮,胞妹去信廣州,勸兄說:“你今年年已三旬,家室尚虛,朋黨稱之似乎不美,于本年中,萬望你決行其事,毋貽自說。”蔡鴻猷深知革命艱難,前程崎嶇,為集中精力干革命,一直沒有結婚。
蔡鴻猷家中幾世同堂,雖然記掛家里,但為了革命,多年沒回家。祖母常常倚門翹首盼望孫兒歸來,家人多次寫信希望能有一次聚會,但心系革命的蔡鴻猷,也只是與家中書信往來,在信中傾訴思親之情。在臨刑前寫下的詩透露著對親人刻骨銘心的懷念之情:“違別雙親七八春,斷梗浮萍苦飄零。天涯寄跡音書絕,患難偏增骨肉情。珠海悲歌聲慘切,白云嗚咽雁不鳴。昔日青山今何在,望斷秋風五羊城。”
燃盡生命的信念之光。大革命慘遭失敗后,浙西南革命事業遭受挫折。1927年4月,蔣介石策劃廣州“四一五”反革命政變,實行“清黨”,大肆抓捕殺害共產黨員。4月16日,蔡鴻猷不幸被捕入獄,關押在廣州郊外南石頭懲戒場。經數次拷審,始終堅貞不屈,還勸前來探監的同鄉同學吳震參加共產黨。
蔡鴻猷矢志獻身于人民事業,身陷囹圄卻寧死不屈。在獄中,敵人對蔡鴻猷軟硬兼施、威逼利誘,妄圖拉攏他投靠國民黨,但他堅貞不渝,敵人的陰謀始終沒有得逞。1928年10月4日下午,反動軍警將蔡鴻猷押上囚車,在蕭瑟秋風中疾馳直奔南門外的監獄。
次日凌晨,他在鐵窗下給家里留下了絕筆信:“我最親愛的雙親,缺候許久了,真慚愧,而且抱歉得很。你們現在好么?我乘此片刻晨光,寫了幾句給你們留念。請你們以后不要想念我。不要想到我而悲哀。這是我最后所希望于我最親愛的雙親的。”接著,他又感慨萬端地寫下絕筆詩:“赤血染黃花,磷光照萬家。兩度中秋月,半生志未償。”字里行間表達了滿懷豪氣和矢志獻身于革命事業的胸懷。1928年10月6日,蔡鴻猷將寫好的信和詩悄悄塞給獄友李培蔭,從容說道:“余去矣,他日君如得釋,為我言于父母,勿以亡兒為念。”說罷,便昂首挺胸,步出獄門,邁向刑場,英勇就義。
新中國成立初期,蔡鴻猷的家人曾給周恩來寫信,表明蔡鴻猷獻身革命的事實。之后,中共縉云縣委給周恩來寫信,請求確認蔡鴻猷生前在黃埔軍校學習以及開展革命活動直至犧牲等相關情況。1958年6月1日,周恩來親自給中共縉云縣委回信,信中說道:“據我記憶和查得的材料,證明蔡鴻猷確是黃埔軍校二期步科一隊學生,是共產黨員,在黃埔工作過,以后被捕犧牲。請轉地方政府給以烈士待遇,并請對其家屬代致慰問。”